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文化引擎澎湃强劲 冰城多元魅力持续释放

更新时间:2025-07-09 18:12  浏览量:1

全国各地合唱团齐聚冰城参加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

7月7日,“相约音乐之城·唱响时代赞歌”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在哈尔滨音乐厅圆满落幕。这场持续3日、会聚18个省市区61支合唱团近3000名合唱爱好者的音乐盛宴,为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注入了强劲活力。

此次合唱节选址哈尔滨,绝非偶然。北京合唱协会既是看重哈夏音乐会这块金字招牌的深厚底蕴与平台影响力,更是被这座城市持续迸发的活力与涌动的流量所吸引。从“音乐之城”的艺术积淀到四季升腾的文旅热度,哈尔滨文化IP展现出的持久生命力,体现了这座城市无尽的活力与魅力。

流量磁场效应显现

八方歌者为“乐”奔赴

六十四载“哈夏”音乐会,早已将艺术基因深深融入城市肌理。从中央大街的音乐阳台到松花江畔的夜游歌声,贯穿全城的音乐生态让哈尔滨形成了独特的“流量磁场”。

合唱节期间,《我的祖国》《有雪的日子真好》《世界赠予我的》《民族记忆》《沁园春·雪》《鸿雁》《松花江上》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歌者们以合唱为桥,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唱响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赞歌。

18个省市区的61支合唱团近3000名歌者从全国各地齐聚冰城,直观展现了哈夏音乐会的超强吸引力。这些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歌者,既是艺术的参与者,更是城市流量的携带者。

来自北京的合唱演员刘缎芳特意提前两天抵哈,打卡了中央大街音乐阳台和哈尔滨音乐学院:“早就听闻哈尔滨是‘音乐之城’,这次来不仅能和全国高手交流,更亲身感受了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来自甘肃的合唱演员刘承在演出间隙,跟随队员们体验了松花江夜游:“没想到夏天的哈尔滨这么有魅力,音乐和美景相得益彰,回去一定要好好向亲友推荐。”

角色转换,正是文化IP实现流量转化的关键。从便捷的交通网络到舒适的住宿环境,从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到热情周到的城市服务,再到国际水准的演出场地与完善的配套设施,这些“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了哈尔滨的核心竞争力,以音乐平台带动流量,将短暂关注转化为深度参与。

活跃度激活经济链

音乐赋能文商旅融合

近年来,哈尔滨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城市流量与活跃度持续攀升。

“这些合唱团成员对合唱充满热爱,随着演唱水平提升,他们渴望登上更高的舞台。此次得知要到‘音乐之城’哈尔滨演出,且能站上国际水准的哈尔滨音乐厅舞台,各地合唱团报名热情高涨。”北京合唱协会理事长、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评委王瑞璞坦言,对全国合唱爱好者而言,来到哈尔滨、站上哈尔滨音乐厅的舞台,既是承载音乐梦想,又是对多年努力的最高礼赞。

王瑞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哈尔滨的音乐氛围、哈夏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这座城市近年来展现出的文旅活力,让我们坚信这里是举办合唱节的最佳选择。”事实证明,这选择是一场双向奔赴,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借助哈尔滨的流量与活跃度扩大了影响,冰城则通过合唱节进一步让“音乐之城”的艺术氛围更丰富多元。

当冬日的冰雪尚未在记忆中完全消融,夏日的旋律已在松花江畔悠扬响起。从去年冬天火遍全国的“尔滨”热,到今夏哈夏音乐会引发的音乐狂潮,哈尔滨这座被称作“冰城”的北方都市,正以冰雪与音乐为双轮,驱动着多元魅力的持续释放,在四季流转中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也收获着跨越时节的长远品牌价值。

从冰雪大世界到音乐厅,从啤酒节到合唱节,文化已成为哈尔滨文旅经济的强劲引擎。当来自新疆的合唱团员在哈尔滨音乐厅前即兴演唱,当广东爱乐者手持合唱节节目单排队购买“尔滨礼物”,这座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城”正在证明,流量可以如音乐般持久,文化能如冰雪般璀璨。哈尔滨的夏天,因合唱而更响亮;哈尔滨的冬天,将因这份响亮而更温暖。

实习生 赵瑞瑄哈尔滨日报记者于秋莹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