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暧昧成了日常,真心却难寻觅,下一个被伤的是谁?
更新时间:2025-07-16 13:00 浏览量:2
北京夏天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我最近认识一个叫佳宁的姑娘,28岁,干着互联网工作。她说自己这些年试遍了所有新型关系——约会、情景式关系、朋友发生关系,反正就是不谈什么“在一起”。她跟我说:“现在谈恋爱像玩手机游戏,随时能下线,不用负责。”
去年夏天,她和一个从欧洲回来的男生看了《恋爱的犀牛》。话剧演完,俩人牵着手走路,聊电影聊音乐,但从来不说“现在是什么关系”。后来男生回上海,朋友圈发了喝酒吃饭的照片,配文“Moments”。佳宁看懂了,这关系到头了。她也不问,反正一开始就没指望过长久。
这事听着有点摸不着头脑。现在年轻人嘴上喊着没时间恋爱,但约会软件用得比吃饭还勤。统计局说全国有1.34亿单身青年,可这些软件用户居然有1.67亿。我同事小王说:“与其说没时间恋爱,不如说不敢认真。”
佳宁给我算过一笔账:约会超过五公里就算“不值得”,海淀和朝阳东五环都算异地。她以前谈过三年恋爱,后来觉得太麻烦——要哄对方开心,要处理矛盾,万一哪天吵架了,连个散心的地儿都没有,毕竟下班回家累得要死。
现在她更喜欢“即时快乐”。有次认识一个男生会做菜,还专门做了个小程序展示拿手菜,挺有意思的。但对方提出想认真交往,她直接拒绝了。为什么?“那三个月我工作特别不顺,他倒是步步高升,我怀疑他偷走了我的运气。”听起来有点迷信,但她就这么想的。
其实不止她这样。我老家表姐前两天还骂我们这些大城市的人“乱搞”,她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把约会当解压,简直不像话。可是在北京,谁还敢像她那样按部就班恋爱结婚?房价、加班、35岁失业,哪样不让人喘不过气?
佳宁说这些年她见过太多人,从滑雪发烧友到艺术生,好像都是按模板复制的。聊着聊着发现对方连加班后想吃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互相理解。她说现在的亲密关系像次抛产品,用完就扔,干净利落。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觉得这正常。佳宁一个朋友说:“爱和被爱的能力可能都退化了。”她试过主动关心对方,结果被嫌弃“情绪太多”。现在大家更在意“磁场是否合适”,不合适立刻止损,好像谈恋爱是在炒股票。
德国有个作家写过《爱无能的时代》,说现在的人太自我了,把亲密关系当负担。我身边确实有人这么想,觉得恋爱会影响升职加薪。有次聚餐,几个同事聊到感情,有人说:“现在谈朋友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但佳宁最近有点慌。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投入感情,连朋友聚会都插不上话,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她问自己:“我真的还能爱一个人吗?”这个问题,好像没人能回答。
我认识的另一个姑娘,去年谈了七个短期对象,最后得了焦虑症。医生说这是典型的情感空虚,可她还嘴硬:“总比一个人强。”
现在佳宁还在继续她的“情景关系”,但每次看到老同学结婚生子,还是会愣神。她说不清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只知道再找下去,可能连试错的机会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