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西安戏剧学院”来了!陕西高校不再“理工独大”?

更新时间:2025-07-23 01:43  浏览量:1

前不久,教育部正式宣布,陕西省内将新增一所本科院校——西安戏剧学院。

西安戏剧学院的成立要追溯到2023年全国政协委员、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提交的一份名为《筹建西安戏剧学院,填补我国西部戏剧类院校的空白》的提案。

▲西安戏剧学院

李梅认为陕西省在艺术类高等教育方面,尤其是戏剧教育目前仍有空白,因此成立一所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戏剧学院是很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登上热搜的,还有《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作者杨素秋履新西安戏剧学院副教授的消息。年轻力量的加入也显示出了西安戏剧学院作为新生院校的朝气。据杨素秋说,后续她还将参与到西安戏剧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

几乎同时,还有一所专科院校晋升为本科——经教育部正式批示,将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咸阳,成立于1950年,多年来以服装制造为办学主要方向。

这两所本科院校的新晋确立为陕西高校“文理并重”的模式再次添砖加瓦。西安戏剧学院是立足西安辐射整个西部的艺术类院校,可以吸引更多艺术人才加入到学习、传承戏曲戏剧艺术的道路中;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则是在“术”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优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陕西省高校的整体印象是理工科院校偏多,西安交大、西工大一直是这类院校的代表。但随着“科技强国”“文化兴国”口号的提出,陕西高校版图在扩张中也逐渐生发出了其他可能……

01

陕西高校版图的形成历史

说起陕西如今的高校版图,绕不开的是当年轰轰烈烈的“西迁运动”。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西部亟待建设。中央从高校教育、工程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考虑,作出了高校西迁的决定。

1956年,西安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入西安,成为这座城市第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当时,正值春夏之交,一列挂着“西迁列车”标志的火车缓缓驶出上海,载着整整一个学校的命运驶向西北。

师生们带着图书、仪器、模型,甚至是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踏上了这趟没有回头路的旅程。许多年轻教师还未成家,干脆就在车厢里搭起简易铺位,边走边写教案。正如交大掌门人、老校长彭康所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

7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号角吹响,又有大批沿海知名高校或部分、或整体地迁往内地,这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而陕西成为了许多高校的承接省份。

陕西科技大学的退休后勤人员杨辅臣回忆起当年从北京轻工业学院搬迁至咸阳时的情形,不胜唏嘘。1970年,中央决定将二十余所北京高校“集体外迁”,这其中就有北京轻工业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退休后勤人员杨辅臣

“那时候通知后很快就要走了,没有犹豫的时间。”杨辅臣说,“文件刚一下发,北京人口就少了很多,几乎一半人口都要走,公交车上也是空空荡荡。搬迁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成箱成箱的物品需要搬运,木箱子都不够。收拾完我们等着火车搬迁,等车的时候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都只能打地铺。”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学校内各教职工250余人来到陕西咸阳并在此扎根,开启了学校在这座城市的第二次生命。尽管刚来的时候许多人都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但还有同事捎来了北京的食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随着时间推移,陕西本地高校也逐步崛起。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以文史哲、教育、艺术等学科见长,与新迁入的理工类高校相互补充、错位发展。西安逐渐成为一个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理工人文并重的教育中心。

有学者评价,当年这些迁入和成长中的高校,如同种子落地,扎根黄土高原。不同的学科,如同枝干互生,形成了后来西部教育的多元格局。

02

陕西“文理并重”模式的独特

将陕西高校整体水平放到全国范围看,会发现它极其富有地域特色。

北京是当之无愧的高校圣地,不仅拥有北大、清华两座囊括天下尖子生的院校,还聚集了人大、北师大、北航、北理工、中央美院等一批顶尖高校,涵盖文、理、工、艺全门类,是典型的“全能型”教育城市。其教育资源之密集、师资力量之雄厚,在全国无出其右。

上海构成了一个以经济、语言、外事、综合研究见长的高校体系,与城市的国际化定位高度契合。南京和武汉是传统的教育重镇,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代表高校,师范、法学、人文底蕴深厚;武汉则凭借高校数量优势和“学科齐全”的特征,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极具影响力;成都近年来则强势崛起,在农业、生物医药、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发力,成为西南区域的新科教中心。

相比之下,陕西高校的“文理并重模式”更显独特。在这里,既有西工大、西交大、西电等全国排名靠前的理工强校,也有在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领域全国领先的西北大学、陕师大等高校。西安交通大学是“双一流”高校,西电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实力雄厚,陕西师范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被誉为“西部文脉传承者”。

这样的格局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是历史的沉淀。当年一列列西迁列车将高校送入西北,带来的不仅是理工科的设备与教师,更是国家对于西部科技教育布局的信心与耐心。在西安交大的老校园里,至今保留着几台1950年代的老式实验机床,它们静静陈列在走廊尽头,像一段凝固的历史,见证着这里的“技术立校”初心。

同时,关中地区自古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青铜器到敦煌壁画,从《诗经》到汉唐文献,这片土地自带文化气息,人文学科在这里从未缺席。西北大学的人文学科、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陕西师范大学的基础教育研究,都与本地文化紧密相连。

这种文化的底气让陕西高校无法也不应只有理工标签,而必须向文史哲兼容并蓄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现实推动下,单一学科优势已不足以支撑区域竞争力。人文与科技、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陕西在理科本身强的基础上补足文科优势,实际上是更具远见的教育战略选择。

最后,也是最本质的,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气质:陕西高校不注重形式的创新,以踏实和沉稳形成了区域特色,这一点弥足珍贵。

03

结语

从西迁至今,陕西高校的发展轨迹既反映着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也承载着西部教育振兴的历史担当。今天的陕西虽然不是高校最多的省份,但它以一种沉稳的方式,在文理之间寻求着平衡。

未来,随着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深入推进,陕西高校还将在区域协同、人才流动、学科交叉等方面持续发力。而这张“文理并重”的蓝图,也将成为陕西教育最独特、最持久的底色。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字体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