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筝问琴,返璞归真:邱霁古筝独奏音乐会10月9日京城启幕
更新时间:2025-09-03 16:28 浏览量:2
以筝问琴,返璞归真:邱霁古筝独奏音乐会10月9日京城启幕
2025年10月9日晚,北京音乐厅将迎来一场名为“与琴”的古筝独奏音乐会。这不仅是当代筝乐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邱霁的全新艺术探索,更是一次“筝与琴的精神对话”,一次对中国传统音乐文人意趣的深度追寻。
琴道归真:寻找失落的文人精神
不同于以往热闹喧嚣的演出风格,本场音乐会的选曲独具匠心,邱霁突破了技法与乐器本身的限制,对中国文化与声音美学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当代重构。古老琴曲中的音乐元素被巧妙地变形、萃取与扩展,耳熟能详的曲目,通过丰富的音响设计,重现岁月沉淀中未曾显露的声韵变化,延伸那些弦外之韵、声外之境。
“琴道即是心道。”邱霁的指尖流淌出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一种生命态度。她不追求表面的听觉刺激,不刻意迎合“更快、更强、更复杂”的市场规律,而是以最本真的音乐语言,叩击听众的心灵深处,涤荡尘世的喧嚣,在浮躁的社会中营造一隅净土,引领听众回归内在的静谧,完成一场与自我对话的灵魂修行。
古今对话:传统在当代的新生
音乐会分为“上古”、“今世”和“无限”三个篇章,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曲目从古曲改编到当代首演作品,邱霁用筝乐串联起中国音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现筝乐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创新精神。在“上古”篇章中,邱霁将演绎《忆故人》《神人畅》和《南渡》三首改编自琴曲的筝乐,既借鉴古琴的演奏技法,保留了古琴“静、远、淡、逸”的韵味,又发挥了筝在音响层次和速度变化上的优势,以“筝作琴响”之理念,返照中国音乐深沉隽永的精神根脉。在“今世”篇章中,《散楚辞》《月儿高》两首经典地方筝乐,以传统曲牌婉转铺展,在音韵起落间,映照百年岁月的深沉与风华。在“无限”篇章中,《旅夜书怀》《听竹》《青色设计》三部为本场音乐会特别创作的新作将分别以独奏、协奏与重奏的形式次第登场,宏大处可见天地气象,微观处又尽显肌理之美。既融汇东西方音乐语汇,亦深植传统血脉,又从探向未来之境。邱霁以开放的姿态拓展筝乐的边界,践行着“传统并非静止不变,它需要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诠释与激活,方能生生不息”的艺术理念。
2025年10月9日,让我们在北京音乐厅,聆听筝与琴的对话,感受邱霁指尖下的千年古韵与当代回响。
邱霁:中国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作为尊重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中国筝演奏者,邱霁与世界各地的作曲家及音乐人合作,于独奏、即兴、室内乐、中西乐器混合编制、多媒体、电子音乐、世界音乐、偶然音乐等不同领域,首演了近百部国内外作曲家创作的当代作品,为筝演奏艺术的技术高度、音乐维度与文化厚度树立了新的品貌。其演奏收录在国内外发行的数十张唱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