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新空间戏剧孵化计划”启动
更新时间:2025-09-12 10:24 浏览量:2
■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舒佳丽 张鑫媚 文/图
日前,2025“海丝新空间戏剧孵化计划”启动仪式在泉州举行。该计划以“从泉州出发”为核心方向,由泉州市文旅局统筹指导,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执行,旨在挖掘、培育、孵化创新形态的中国戏曲及跨界作品新人新作,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实践平台,推动泉州文化与地方戏曲基因的传播,打造“从泉州出发、为泉州代言”的文化名片。
启动仪式
多方助力青年创作
探索戏曲跨界新可能
启动仪式现场,泉州市文旅局、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相关代表,以及曾静萍工作室、爱丁堡前沿剧展、恺英网络的代表齐聚一堂。新编花朝戏《这是我们降落的地方》、提线木偶戏《机灵偶遇》、非遗创新木偶剧《周记》、高甲戏《罗刹记》、梨园戏《平行时空·陈三五娘》等多个剧目团队集体亮相,各方就作品创作思路展开深入探讨,畅谈对作品未来发展的期待。
启动仪式结束后,艺术家团队前往蟳埔民俗文化村、惠安崇武古城、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威远楼、泉州工艺美术合作社、花巷傅宅、源和1916、伯勒小镇等多地进行勘场,为作品挑选适配的公共演出空间。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几个团队还同步开展创作沙龙,结合场地特色进一步完善创作方案。
艺术家团队在晋江勘场
多位行业代表分享了对孵化计划的看法与期待。梨园戏表演艺术家曾静萍表示,希望通过该计划,让青年创作者更深刻地感知戏曲魅力、推动戏曲发展,帮助他们避开前辈曾走过的弯路,少些创作路上的“心酸”。爱丁堡前沿剧展作为发起方之一,其代表水晶将孵化比作“从0到1的创作过程”,她期待与大家在泉州共同播下艺术的种子,让更多人看到泉州这片土地孕育优秀艺术作品的潜力。联合发起方恺英网络的首席社会责任官付丽娜透露,今年将通过深化参与,依托数字技术与资源整合优势,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实现数字化表达与创新传播。戏剧制作人袁鸿分享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新刘海砍樵》的成功案例,展现戏曲与现代科技结合后在吸引年轻观众、打造文化地标方面的显著成效。
五大特色剧目融传统创新
将登陆多城及艺术节展演
此次“海丝新空间戏剧孵化计划”选中的五部待孵化剧目,均展现出鲜明的特色,在坚守传统戏曲内核的同时,积极探索跨界融合与创新表达,为戏曲艺术注入活力。
《这是我们降落的地方》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客家“花朝戏”为创作基底,采用紫金地方客家方言演绎。该剧灵感源自花朝戏传统剧目《过渡》,聚焦以渡船为生的两姊妹,讲述她们与土财主斗智斗勇的乡土轶闻。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打造的《机灵偶遇》,将提线木偶非遗技艺与现代智能科技巧妙融合。剧中,传统提线木偶细腻的“线规”手法,让小猴子形象灵动鲜活;机械AI的精准律动与木偶表演相映成趣,呈现出泉州木偶艺术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青年艺术家蔡佳捷执导的非遗创新木偶剧《周记》,以泉州提线木偶传统技法为基础,创新性地融入现代剧场叙事形式。该剧以周家两代茶馆掌柜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指间台上”的诙谐演绎,强化了非遗表演的独特表达。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带来的《罗刹记》,对经典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进行了全新解读。剧目紧扣高甲戏“文戏武唱”的特色,融入高甲戏的丑行表演、武戏技巧以及闽南民间杂耍等元素,探寻高甲戏喜剧特色与“大气戏”武戏的发展规律,助力传统艺术重焕生机。
作为梨园戏经典剧目《陈三五娘》的升级版,《平行时空·陈三五娘》大胆突破传统,采用梨园戏史上前所未有的“平行时空”舞台方式,通过戏里戏外的交融穿梭演绎,为这一经典故事赋予了全新的魅力。
据了解,2025“海丝新空间戏剧孵化计划”将为创作团队提供支持,涵盖创作辅导、场地使用、排练及演出等多个环节。孵化完成后,这五部作品将陆续登陆北京、香港、澳门、深圳、泉州等城市,并在多地大型艺术节上展演,让融合泉州文化与戏曲创新的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