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状告央视,投身话剧,离开央视27年后再出山,陈佩斯在坚持什么?

更新时间:2025-09-13 10:42  浏览量:2

状告央视,投身话剧,离开央视27年后再出山,陈佩斯在坚持什么?

2025-09-12 22:24·摘桃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自1998年最后的作品绝响之后,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已经有27年之久。

他曾经在春晚舞台上塑造了无数让人前仰后合的喜剧形象,无数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

然而离开春晚以后,他淡出了热爱的荧屏,中间沉寂数年之久。

最近他带着他的导演作品,话剧剧本改编电影《戏台》重返大银幕。

消失的这些年里,陈佩斯其实从未停下过对喜剧孜孜不倦的追求,灯光亮起,看谁坚守最后。

【“喜剧小品史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50年,著名演员陈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团演出。

大儿子在此时出生,陈强为大儿子取名为布达,四年后小儿子出生,取名为佩斯,作为此趟演出的纪念。

凭借父亲的言传身教,陈佩斯从小浸淫在艺术的氛围里,顺利考上八一制片厂。

在那个特殊年代,经过反复思考,陈强让儿子专攻国内尚不成熟的喜剧领域。

日后回忆起来,他说:“国家很少做喜剧,国家做的都是更宏大的事情,所以喜剧得我们个人做。”

在八一制片厂中,一位刚演完牧马人的小伙子成为了很多姑娘的梦中情人,书信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他就是浓眉大眼的朱时茂。陈佩斯日后互补的”天作之合“。

五官端正,英气逼人的朱时茂与圆脸光头的陈佩斯在形象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但是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对于表演艺术的追求,聊得投缘,逐渐合拍,开始合作。

1983年黄一鹤导演了第一届春晚,在第二年春晚选节目时,陈佩斯朱时茂已经小有名气。

黄一鹤安排他们在体育馆试演节目《吃面条》,演了四十分钟,观众们的笑声几乎要掀翻天花板。

一个大师傅把衣服纽扣都笑崩了,演完后大家还不愿意放他们走,要他们再演一个。

观众们的肯定无疑是一种定心丸,然而后续的发展却让人始料未及。

就当时的形势来看,领导们认为《吃面条》让观众笑成这样,太不严肃,准备毙掉。

回到台里,两个人接受了各种审查意见。这让生性倔强的陈佩斯立刻萌生了不干了的念头。

朱时茂尊重陈佩斯的意见,两个人想走的时候被姜昆骑着自行车,好说歹说追了回来。

大年三十春晚直播前半小时,领导还定不下来吃面条到底能不能上,在此之前从未在春晚舞台上出现过小品。

最后还是导演黄一鹤心一横,对他俩说你们上吧,犯了错误算我的。

陈佩斯扮演的龙套演员陈小二向朱时茂扮演的导演毛遂自荐,争取一个吃面条的角色。

逼真的无实物表演把观众们逗弄得前仰后合。

这同样也是黑白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第一次看到小品这个种类,从此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小品在陈佩斯的手里第一次打败了相声在春晚的统治地位。

1986年,赵连甲和焦乃积写了羊肉串的脚本,邀请赵丽蓉和陈裕德出演,然而总是觉得少了口气。

这时候导演组突然想起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儿配合亲密无间的搭档,让他们尝试演绎。

陈佩斯和朱时茂为了演好角色,找到原型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和学习,不断揣摩。

陈佩斯为了演好小贩的角色,跑到路边观察小贩如何烤羊肉串。

这个小品比《拍电影》反响还好,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笑声,还影响了社会,让相关人员进行了反思。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是那年黄一鹤力推的节目,走上春晚也是一波三折。

在陈佩斯看来,小品无需承担那些政治负担,只需要让老百姓开怀大笑就行。

他让自己扮演的叛徒反串演共产党员,遭到了一波领导的强烈反对,又有另一波人力挺。

在无休止的争议里,这个节目最终挤进了春晚舞台,全国轰动,同时成为了陈佩斯最满意的作品。

陈佩斯的小品十一次登上春晚,那时他是中国最火的喜剧小品演员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998年,《王爷与邮差》成为他和朱时茂在央视春晚的最后一个作品。

然而陈佩斯实际早就萌生了退出春晚的想法,对于春晚背后各个部门的掣肘厌烦至极。

陈佩斯形容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是“爷”,都“惹不起”,随便一个助理你都不知道背后的根是谁。

这不是创作的氛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明星或者艺人,在陈佩斯心里自己是最传统的手艺人。

他在创作小品之余还会拍电影,因此他知道怎样更好地呈现作品。

但是春晚对他说不,否定他的所有创意,怕新怕变,否定他的一切进步,限制了他的发展。

“我还有更好东西的时候,他们永远对我关着这扇门。”

1999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将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

起诉其擅自出版发行他们在春晚的演出作品光盘。

最终胜诉维权事件后,两人不仅未收到33万赔款,并且再未登上过央视春晚舞台。

无论是千禧年前后还是现在的知识产权、著作权官司,都是很敏感很难维权的领域。

但是两人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被侵犯,自己身为作者却不被承认。

“他们随便对我说不,我也要对他们说一次不,但是代价很大了。后悔吗,不后悔。”

1979年,陈强和陈佩斯父子联袂出演电影《瞧这一家子》,反响热烈,这让他打开了思路。

在随后的几年里,陈佩斯拍了一系列以“二子”为主人公的电影,开创了内地系列喜剧电影类型。

陈佩斯似乎从不在意外界的节奏。当主旋律电影盛行时,他拍喜剧。当春晚流行相声时,他演小品。

当剧场还黑着灯的时候,陈佩斯却在所有人的不解和怀疑里投入了话剧的表演与导演中。

他的进退,从不看时代的脸色,心随意动,只做自己发自内心想做的事。

“我在寻找最适合我的生存空间。“陈佩斯这样说,”当时的中国喜剧没有选择,现在我想做更好的。”

陈佩斯向来是不畏惧变化与挑战的人,他当然也会谨慎的考量,但是他也从未停下过在喜剧艺术上攀登的脚步。

阔别电影行业多年的陈佩斯带着他的新作,话剧剧本改编的《戏台》,重回大众视野,这是与观众的一场久别重逢。

陈佩斯自己也没想到,当初毫无兴趣的演艺工作会成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回首望去,已经在喜剧这条路上走了太久。

他性格里有几分执拗,甚至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这个时代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或许就是对陈佩斯一生对于喜剧孜孜不倦追求的最好写照。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