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文旅观察丨山东这一“天下第一团”何以亮相中国戏剧节?

更新时间:2025-09-14 10:59  浏览量: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张宇宁

9月13日晚,杭州萧山剧院内,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上,由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带来的新创《老青天》精彩上演,收获观众喝彩连连。

这是柳子戏首次亮相中国戏剧节。对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山东地方稀有剧种而言,此次登台意义非凡。

耳目一新

不一样的“包公戏”

剧场内,灯光渐暗,丝竹声起,大幕缓缓拉开。伴随着悠扬的器乐声,82岁高龄、白发黑面的包拯一亮相,便引来观众期待的目光。

该部剧目讲的是,这位“老青天”屡次告老退仕不能获批,到枢密院装聋作哑以达目的,结果弄巧成拙,不仅没退成,反而又接下了“曹州查贪”的御命。包拯微服私访奔赴曹州,路遇骑驴进城的风尘女子王粉莲,被她雇做赶脚的“老使唤”。二人一路走一路唱,才知这王粉莲是受贪官邀请,前去县城伺候来曹州查贪的包青天。随后,包拯巧避圣旨,智铡贪官,并义救饥民。

“没想到‘包公戏’还能这么演!”散场后,一位年轻观众难掩激动地说道。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场,不少人还特意留下来,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今天的演出非常精彩!演员们功底扎实,表演生动有趣。我从小看越剧、婺剧长大,今天第一次接触柳子戏,非常喜欢。真心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接触到山东更多不同种类的戏剧。”杭州市民胡女士对《老青天》的演出赞不绝口。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包公戏”因情节曲折、立意鲜明,向来深受观众喜爱,久演不衰。在各类剧种中,包拯多以严肃庄重、铁面无私的形象出现。但柳子戏《老青天》中的包拯,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他更具人性化色彩:给风尘女子赶驴、当“老使唤”时,透着诙谐幽默;面对贪官时巧用“谐音梗”,在插科打诨中机智应对;而到了升堂开铡的时刻,又立刻展现出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的一面。这种亦庄亦谐的形象,让观众倍感新鲜。

“《老青天》取材于元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改编后更接地气,且具备当代性。”浙江音乐学院专任教师、青年导演吴波已是第二次看柳子戏《老青天》,却依旧看得津津有味。他评价道,剧中演员的表演技巧十分出色,尤其第二场包拯与王粉莲的“骑驴”场景,既充满趣味,又充分展现了高超的表演技艺,让柳子戏的艺术魅力绽放得淋漓尽致。

“从观众看戏过程中的鼓掌、笑声,和看完后久久不散场的反应来看,这是一部好剧。”青年评论人伍雅萍来自广西,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柳子戏,直言“非常震撼”。在她看来,《老青天》有三方面令她触动。首先便是反贪反腐的精神内涵,直击人心;其次是构思大胆创新,结构严谨,情节有趣;再者,演员们对包拯、王粉莲形象的刻画传神,“每个人物都可以立起来”。

打磨提升

首次亮相中国艺术节

中国戏剧节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活动。此次杭州之行,对于柳子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党委书记、主任、团长李长海表示,这是柳子戏首次登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同时,柳子戏《老青天》是此次戏剧节山东唯一入选剧目,也是《老青天》自首演以来的第100场。

柳子戏《老青天》为何一经亮相,就能收获广大观众的喜爱?

除了剧目本身的精彩内核,更离不开剧团、主创团队及全体演职员“磨戏”的较真精神,以及全团上下拧成一股绳的“一棵菜”精神。为了在国家级舞台上呈现最佳效果,此次剧团演职员通力协作,主创团队更是对剧目进行了全方位打磨与提升。

编剧刘桂成提到,此次演出对剧本结构和部分情节做了优化调整。例如,原本位于剧情后期、“赖太师从汴梁前往曹州救儿子”的戏份,被调整至包拯升堂戏之前。“这样调整后,‘包拯’换官服、抢妆的时间更从容,还能提前为后续升堂的情绪做足铺垫。”此外,还对角色的动作设计和唱词进行了微调,让人物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也让角色的内心变化更清晰可感。比如,王粉莲在表演“画‘鸭’画鹅”的段落时,动作幅度更大、表情更放开,同时配合新增的词句演唱,既能更好地烘托剧情氛围,又能凸显她从“不相信有清官”到“认可包青天是大清官”的态度转变,大幅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

“这次演出,演员们真正做到了用心感受角色,表演水平有显著提升。”导演孙虹江要求演员必须做到“真听、真看、真想、真做、真感受”,在遵循传统戏曲程式的基础上,融入真实的人物情感与生活状态。他介绍,与传统“堂堂正正坐公堂”的严肃包拯形象不同,《老青天》中的包拯以喜剧形式呈现,既风趣诙谐,又不失正义内核,现实意义十足。剧中人物性格也十分饱满:82 岁的年龄设定,让包拯多了一层矛盾性,既想退休安享晚年,又因放不下百姓疾苦、容不得贪官横行而坚持履职;王粉莲虽身为风尘女子,外在爱炫耀、爱吹嘘,内心却正直坦荡,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指证贪官,与包拯形成巧妙配合,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

《老青天》是一部极具看点的“花脸花旦”戏。剧中包拯由柳子剧团一级花脸演员王伟饰演。王粉莲由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尹春媛饰演。值得一提的是,《老青天》正是助力尹春媛成功摘得“梅花奖”的表演剧目。

散场后和一波波热情高涨的观众合完影后,王伟的心情仍十分激动。为了此次中国戏剧节的演出,他提前半个月就对自己的饮食、作息等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只为以最佳状态、最饱满的情绪站上舞台。“对我个人来说,此次站在中国戏剧节的舞台上,是艺术道路上的新起点、新开始。未来,我会对自己更严格,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私下做了大量功课,集中200%的精神准备此次演出。”尹春媛说道,对她而言,这次演出既是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提升个人艺术水平的宝贵契机。

守正创新,“天下第一团”的坚守

在王伟和尹春媛的采访中,两人说得最多的,还是希望柳子戏能被更多人看到。王伟希望观众多关注柳子戏,“观众的关注是演员的动力,观众的热情让演员对未来的演出和排练更有信心。”尹春媛希望借助中国戏剧节的平台,能更大限度地让大众知晓、了解山东柳子戏,也期望通过此次演出,让杭州观众及全国观众喜爱上山东柳子戏这一剧种。

李长海介绍,柳子戏是山东独有地方剧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有600年传承历史,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是全国唯一一家柳子戏专业表演团体,被称为“天下第一团”。

记者注意到,除了山东柳子戏之外,此次中国戏剧节上,湖南祁剧、满族新城戏、新疆曲子戏等剧种,也均是首次亮相,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天下第一团”。所谓“天下第一团”,指的是全国仅存一个专业院团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们是剧种的“独苗”,以一团之力扛起了传承稀有乃至濒危剧种的重任。

一方水土养一方戏,一方戏曲孕育一方文化。地方稀有剧种承载着独特的地域记忆与文化基因,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其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将柳子戏推广出去?

从历史底蕴和剧种特点来看,柳子戏本就具备“出圈”的潜力:它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中的“东柳”,便是对山东柳子戏的赞誉;柳子戏剧目多围绕惩恶扬善、廉洁奉公等社会核心主题展开,曲牌丰富、辞藻工丽,既兼具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蕴含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

尤其是近年来,柳子剧团始终坚持推动精品创作,主动贴合大众审美喜好,朝着“走向全国” 的目标不断努力,《老青天》的成功便是鲜明的例子。回顾剧团这些年的坚守与探索,“守正创新”四个字,正是其能够攀登文艺高峰的关键。

柳子戏对人物的刻画向来细腻鲜活,极具特色。比如此次《老青天》中的包拯,既诙谐又庄严;再如经典剧目《张飞闯辕门》中的张飞,手拿折扇,鲁莽中透着几分可爱。近年来,剧团还突破传统,创作了首部现实题材作品《大河粮仓》,让古老剧种与时代同频。

“柳子戏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保存。”此前,93岁高龄的柳子戏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遵宪,便曾如此阐释剧种的传承理念。“守正创新”早已融入柳子戏的基因。黄遵宪是将柳子戏《孙安动本》首次搬上大荧幕的“老孙安”,即便到了现在《孙安动本》复排时,为保证原汁原味,他仍坚持到现场,给年轻演员指导细节。

“我们将以此次中国戏剧节为新起点,继续深入挖掘、用心保护好这个古老剧种,让‘东柳’的音韵,传得更远、更久。” 李长海的话语中,满是对剧种传承的坚定与期许。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