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媒体转载 | 血色荒原上的人性悲歌——歌剧《原野》专家谈综述——中国戏剧杂志

更新时间:2025-09-19 21:20  浏览量:2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正在杭州如火如荼开展,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多元戏剧艺术门类的优秀剧目精彩上演,生动展现了当下戏剧创作的丰硕成果与鲜活面貌。热潮之下,传统戏剧的现代表达、经典题材的创新演绎、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共生等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亦值得深入探讨。戏剧节期间,我们延续 “一剧一评” 传统,举办剧目评论会,邀请戏剧领域专家为各参演剧目把脉支招,助力今后的提升打磨。本公众号将萃取专家点评精华,推出 “一剧一评” 系列文章,为戏剧艺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借鉴,敬请关注。

血色荒原上的人性悲歌

——歌剧《原野》专家谈综述

歌剧《原野》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1987年推出,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作品改编自曹禺同名话剧,以民国初年的北方荒原为底色,将曹禺笔下的复仇故事熔铸成一曲荡气回肠的舞台诗篇。本次演出版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凝练与创新,压缩篇幅并采用“钢琴+民族打击乐”的东西方音乐对话形式,突出国际化与民族性的融合。

《原野》的悲剧力量与艺术突破

王亚勋

(中国评剧院原院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一级作曲)

关于剧本改编,王亚勋认为,这次改编是在原版基础上进行缩减了的样式,删去了合唱,去掉了现场伴奏的管弦乐队,采用钢伴+打击乐的伴奏组合,舞美、服装都做了新的设计和调整。虽是轻装版,但改编精准抓住了原著的悲剧内核,魅力依旧。他认为,轻装版虽缺少现场乐队、合唱队,缺少了一些震撼力,但优势在于精巧、精彩、轻便,契合“走得动、能巡演、多演出”的目标,利于培养人才、拓展市场、推广经典。王亚勋建议在目前6名演员、4人乐队的配置下,舞美场景可进一步压缩,无需过于复杂。轻装版突出演员主体,为演员提供了锻炼机会,实现了人才培养。《原野》作为经典剧目,形成“戏保人、人传戏、戏传艺”的良性循环,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为行业输送人才。

王亚勋认为,歌剧《原野》是一部西方古典歌剧与中国经典戏剧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杰出作曲家金湘先生的创作、经典的戏剧故事与扎实的文学基础、优秀的演员,均是该剧成为改革开放后经典之作的重要因素。

王亚勋从音乐维度解析《原野》成为经典的核心原因。1.该剧是西方歌剧框架与民族音乐语汇的有机统一。遵循西方古典歌剧本质:以音乐和唱段为核心推进剧情、塑造人物、揭示矛盾、挖掘内心与营造氛围,区别于“话剧加唱段”的模式,凸显歌剧的音乐属性与声乐艺术性。2.该剧融入民族音乐特色,将民族音乐语汇巧妙植入角色唱段,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效果,既保留西方歌剧的艺术特色,又赋予作品民族性,达成现代化、歌剧化、艺术化与民族性的统一。在音乐创作表达方面,王亚勋认为,歌剧《原野》主题鲜明且贴合文学主旨,兼具现代性与戏剧张力。主题音乐鲜明突出,通过序曲、间奏等多种形式变化,充分铺陈“仇恨纠结”与“复仇”的核心主旨,让故事始终沉浸在浓厚的主题氛围中。

关于《原野》剧情与舞台调整,王亚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将仇虎“主动掏刀杀人”改为“夺刀误杀”,是否会减弱其罪孽感、后悔感、纠结感与自责感?2.经过舞台调度与布景调整后,为何会产生“门”的数量变多的视觉感受?调整后的舞台虽在整体呈现上更显集中,但“门”的增多是否会对场景氛围或剧情表达产生其他影响?

以声传情,守正创新

冯玉萍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花大奖获得者,评剧表演艺术家)

冯玉萍认为,“唱”作为歌剧的灵魂,在该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年轻演员们以极具感染力的演唱撑起全剧,声音收放自如,情感表达丰富多变,时而如瀑布倾泻,时而似小桥流水。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运用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精准塑造出人物特质,尤其是仇虎、金子、大星的演唱,在情感爆发时尤为出色,充分展现了“唱着说,说着唱”的艺术高境界。剧院在创作中坚守守正创新与绿色理念,更显艺术担当。一方面,牢牢扎根歌剧艺术本质,保留经典题材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在舞台呈现上大胆突破,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简化舞台配置,仅以钢琴等乐器伴奏,既凸显了演唱的核心地位,也展现出面对市场的勇气与艺术自信。

作品仍有打磨空间。1.仇虎的造型可进一步优化,建议在黑色服装基础上添加垫肩,增强其魁梧的形象感。2.仇虎梦境场景的灯光设计若能强化现实与梦境的区分,可进一步凸显场景的戏剧张力;3.金子吻仇虎的情节设计稍显牵强,若能借鉴金子吻傻子情节中“精、巧、准”的处理方式,将会让戏剧表达更具说服力。

《原野》依然广袤

宋官林

(国家京剧院原院长、艺术总监,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

宋官林认为,国家艺术院团承载着“代表性、导向性、示范性”的使命担当,2025版歌剧《原野》为歌剧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启示和范式。剧院把握住歌剧《原野》的审美特点和艺术精髓,彰显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风范和气质,以便于演出为出发点,构建演出新模式(10人编制6个角色、1个指挥、3个演奏家),依然风光旖旎、动人心魄。

这版《原野》由曾饰演过焦大星的歌唱家朱亚林担任导演,他对《原野》的意蕴底蕴和风格特色有着切身的体验;新一代歌剧人才在剧中各具风采;舞台美术质朴、自然、绿色低碳,是当下难得一见的没用“多媒体”的精美制作;音响、灯光等围绕剧情有序运作,体现了国家级艺术院团的风采。

歌剧《原野》参加中国戏剧节带来以下3点启示:1.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外来艺术形式中国表达的创作之路。为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等“舶来品”的“中国式”表达提供可借鉴的参照;2.艺术作品的创作要追求“经典永流传”的“亮点”“亮色”。如歌剧《原野》中的“啊,我的虎子哥”“我听见你的声音”等经典唱段广为流传并成为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3.通过艺术创作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从万山红、孙毅到韩延文、田彦一直到新一代的歌唱家,仇虎、金子的形象锻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歌剧人才。

宋官林对2025版《原野》提出了几点建议:1.优化仇虎的角色塑造,精准把握其心灵轨迹与表演尺度;2.完善舞台场景设置:四幕二场的规定情境是仇虎和金子来到了又一处山林,金子仿佛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平台旁的枯树应该拿掉。

撰稿: 卢巍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