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景俊美: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城市发展

更新时间:2025-09-25 07:21  浏览量:1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的文化发展始终与城市命运紧密相连。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启幕,为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本届论坛呈现诸多突破性变化,不仅强调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而且注重文化对城市的浸润,标志着北京文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开拓了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2025北京文化论坛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形态转变。论坛举办形态的范式革新。从设立常设机构、精选举办场地、加强统筹谋划、做好智力支持、加强国际传播五个维度,做到了有人做、有地方、有内容、有智囊、有影响,打造了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开创性设立了“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将太庙、天坛、钟鼓楼等17处历史文化场所转化为常态化的文化交流空间,实现了从阶段性活动向全年在线平台的跨越。这些会客厅本身就是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所,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如今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实现了对空间资源的活化利用,更体现了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被纳入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的还有“艺相聚,光同途”: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和“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等。邀请展分设“特邀剧目单元”和“小剧场剧目单元”两大主题单元,共邀约9个国家14部优秀剧目42场演出。其中德国布莱希特剧院《三分钱歌剧》是首次和北京观众见面,法国布列塔尼国家剧院《屏风》、奥地利“届时”剧团《记事本》则是首次访华演出。在主题上,既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记事本》,也有经典主题《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在演出形态上,不仅推出了“1+2+4”模式——一场开闭幕式、两个主题单元的演出和四大板块的配套活动,而且探索了“戏剧+”的多维呈现。如“票根经济”串起吃、住、行、游、购、娱多层级文化消费链,戏剧工作坊、高清影像放映、艺术讲座和戏剧赏析则以戏剧为载体,搭建戏剧在国际层面的对话之桥、合作之桥和文化之桥。崭新的论坛模式打破了传统论坛的时空限制,使文化交流渗透到城市肌理,也为北京打造“演艺之都”增加了动力和活力。

论坛主题的年度聚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融合了鲜明的创新思维。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核心议题,反映了北京在文化建设中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这是基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双重定位,也体现了对于城市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期和提质增效阶段的深刻把握,是探索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呈现在学术探讨和文艺活动中,更贯穿在具体应用层面,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清净宏恩观的转型生动诠释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古老建筑,经修缮后变身为“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是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之一。当前,其第一进山门殿已被改造为数字艺术空间,15台投影机打造出沉浸式3D互动与VR体验,让游客在传统建筑中感受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奇妙交融。这种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方式在本届论坛中得到全面推广,跨越时空界限解码了古老的历史文化,也开启了“数智文旅”的新范式。

论坛的科技应用还体现在组织形式上,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和国内外嘉宾的便捷参与,提升了论坛的思想性和国际影响力。

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系列创新,本质上反映出文化在城市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进一步凸显。文化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着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催生了城市经济的新形态。北京拥有1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2024年,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20951.5亿元,同比增长7.6%。这种优势在本届论坛中得到充分展现,论坛举办的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等配套活动,将进一步促进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合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也反映了合作的基础和优势。

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进入了新阶段。从论坛形态的创新到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从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北京正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构建着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生态。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