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从现实到舞台:话剧《树魂》“戏剧+思政”的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5-09-25 10:50  浏览量:1

上海戏剧学院打造的原创话剧《树魂》,以福建宁德周宁县黄振芳家庭的林场现实为故事原型,通过讲述林守根家族的命运沉浮,艺术化地呈现了国家战略与时代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畲族文化及红色基因传承熔铸于舞台艺术中,为新时代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本。这部现实主义话剧作品采用跨时空多线叙事、红色基因融入及多元文化表达,不仅串联起家族故事与时代变迁,更完成了从生态叙事到精神史诗的升华,并在课程思政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中,融入了高校艺术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使命与担当。

国家战略与家庭史诗转化为舞台叙事

《树魂》全剧通过“毁林—造林—守林”三幕结构,积极呼应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理念,将国家战略与林家四代人的故事连结,转化为鲜活的戏剧艺术表达。从20世纪70年代村民砍伐山林导致泥石流灾害,到80年代响应政策承包荒山,再到21世纪转向文旅康养与碳汇交易,剧中歌曲《树之歌》《青山在心不老》,是对“两山”理念的艺术诠释。这种将国家战略转化为舞台叙事的创作路径,使观众在情感共鸣中思考社会现实,实现了“艺术审美”与“思政教育”的深度契合。

同时,通过林家四代人的命运变迁,林守根之父守护红军烈士的墓,林守根本人守护山林誓死不下山、林长青的牺牲和契约理性、林苗苗生态价值转化方案的创新提出,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交织,让观众在家庭故事的共情叙事中理解政策的深意。同时,剧作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代际观念等矛盾冲突中见证成长,在苦难中照见信仰和希望。比如,发展观的代际冲突,林守根与林长青在面对“速生林该不该砍”的父子之争;发展路线冲突,林守根与吴石的“种树—砍树”之争;吴梅制作树叶标本对抗瘫痪绝望与坚韧内心之争。此外,林守根与县委书记何建桥共同种下“见证树”“解困树”“未来树”,以及林长茂隐瞒卖狗致母亲遇难的道德反思与赎罪返乡等情节,更是将责任、诚信、担当、救赎等价值观进一步在剧中丰富和具象化,避免了话剧概念化的灌输与宣讲式说教。

红色基因融入与文化传承的诗意表达

《树魂》在戏剧构造上创造性地将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相呼应,构建起了“历史—传统—现代”的精神链条。剧中以军号贯穿全剧,红军号兵为保护村民和山林而牺牲,林家几代人守林的行为已远远超越个体行为,成为革命精神的当代延续。剧中林守根“喊山”的场景(对号兵的长嗥)既是一种情感宣泄,也是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致敬。主演满贺等的表演真切自然,演活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应,也生动形象地实现了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外,在舞台表现方面,该剧用独具特色的舞台语汇进行乡土文化印记的诗意表达,巧妙融入非遗传统与科技手段,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艺术形式创新的双重突破。在文化层面上,通过畲族盘歌对唱、竹笛演奏、采茶歌舞等非遗元素和民族风情的有机融入,不仅绘制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图景,更在歌舞呈现中,展现出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多媒体投影营造的山林金光、泥石流等场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象征性道具的使用也非常巧妙,比如,爱犬“花花”作为生态预警的意象化身,军号作为信仰传承的精神符号,让国家战略及文化精神完成了象征化的艺术呈现。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舞台语汇,既守护了文化根脉,也丰富了戏剧表达的维度。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作为创作团队,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尤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导向,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始终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并将“戏剧+思政”育人模式贯穿创演全过程。从深入生活、赴宁德采风,实地走访和考察非遗工作坊、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台江文化现场,探寻福州家风家训与诚信文明建设成果,到邀请专家深度参与剧本打磨;从组织学生投身舞台实践,到举办大型话剧《树魂》专题研讨会,这一系列创作实践早已超越戏剧本身,成为一堂思想深邃、情感充沛的“大思政课”。尤其在福州之行中,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子不仅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缔结了深厚情谊,也栽种了“友谊树”“文化树”“生态树”,以艺术实践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文化薪火、守护绿水青山中彰显青春力量。这种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艺术创作全过程的创新实践,使话剧《树魂》成为高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生动范例。

“戏剧+思政”的范式创新与启示

《树魂》的成功排演,为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思政建设提供了三重启示: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艺术形象,避免概念化灌输和空洞说教;二是深化“艺术+思政”融合,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三是强化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通过艺术创作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树魂》的艺术实践印证了“戏剧+思政”的独特价值。从千亩林海的现实守护到戏剧舞台的排演,《树魂》的诗意书写不仅折射着生态守护、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等多重时代精神,更承载着“以剧传史、以戏立魂”的创新探索。当艺术创作扎根于人民和时代的土壤,当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舞台”,戏剧艺术便成为照亮精神世界的火炬,让高校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培养更多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这样的艺术实践与思政课堂值得期待,也值得推广。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