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秀、创意话剧齐上阵,这所中学把经典“演”活了!
更新时间:2025-04-03 20:29 浏览量:5
“当文字与舞台相遇,经典便不再是纸页上的符号,而成了流动的生命。”4月2日下午,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举办了第十六届暨“名校+”共同体第七届“书香润心灵 阅读伴成长”校园读书节展示活动。七八年级师生与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以书香为媒、以青春为笔的文学盛宴。
为读书之星颁奖 让书香浸润校园底色
活动伊始,学校为获得"读书之星""书香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学子颁奖。同学们依次上台领奖,学校为他们精选书籍作为鼓励。"书架上每一道折痕,都是我和父母共读的时光。"八年级获奖学生薛同学告诉记者。"A2班的夏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我每天坚持30分钟阅读,周末再加一小时'自由探索时间'。我会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现在写作文时,我会下意识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透视文字背面的温度。"
践行读行合一 让阅读成为终身习惯
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八年级级部主管张煜
随后,学校八年级级部主管张煜为本次活动致辞。她告诉同学们,阅读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是无限的,而阅读就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她强调,越是人工智能时代,深度阅读能力越显珍贵。她鼓励同学们制定成长书单,每学期精读三本经典,泛读十本佳作;建立阅读读书圈,定期与好友交流;践行读行合一,将书中的理想付诸实践。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程世和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程世和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他以"我与书的故事"为脉络,从四书五经的哲思延展至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他引用《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他指出,阅读经典,实则是与先贤共筑精神家园。
颠覆传统 让经典在舞台上焕发新生
随后活动的重头戏——节目展演拉开帷幕,本次展演以"品读、明读、享读"三大篇章为脉络,通过多元艺术形式让经典焕发新生。
整个展演中学生们以独特的视角解构经典。《至简中国史》讲述人将五千年文明凝练为"山河、笔墨、脊梁"三个关键词;《我与地坛》的讲述者则通过史铁生的文字,带领观众感悟生命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人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诠释了"钢铁意志"的锻造过程;《平凡的世界》的讲述者以孙少平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平凡人生的非凡力量;《水浒传》讲述人将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娓娓道来,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部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配音秀环节是全场的高潮,《四圣试探禅佛心》中学生们用声音重新诠释经典,孙悟空的配音更是惟妙惟肖,现场不时爆发阵阵掌声;《李逵怒扯招安书》的表演同学告诉记者:"为了练好那句'招甚鸟安',我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管理,连吃饭时都在琢磨语气停顿。"而《刘姥姥吟俚逗春风》的学生们精心装扮,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地道的方言,将刘姥姥的憨态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朗诵《阅尽长安遍地诗》中,几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唐诗名篇,声浪如潮; 话剧《邓稼先》通过"戈壁家书"生动再现了这位"两弹元勋"以身许国的赤子情怀;情景剧《愚公移山》年迈的"愚公"与活力四射的"子孙"同台演绎,完美诠释了"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坚韧精神;压轴节目表演唱《诗乐长歌行》更是构建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诗乐长卷,为整场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让阅读之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这场精彩的展演背后,是师生们多日的辛勤付出。学生们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台词反复打磨,甚至主动要求加练。比如《邓稼先》的演员们为了还原角色,查阅了大量史料;《愚公移山》的编排改了多次才最终定稿。据指导老师反馈,读书节不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学习的延伸。通过排练,学生们对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刻,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据了解,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每年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让经典作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坐标。
华商报记者 千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