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戏剧名流,是白杨的第二任丈夫,他5次婚姻5个儿女
更新时间:2025-04-18 12:44 浏览量:6
他叫马彦祥,是我国戏剧史上少见的全才,既是编剧、导演、演员,还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
他执导的《国家至上》《柳荫记》《逼上梁山》《三座山》等话剧、京剧,颇有影响。马彦祥主演过《日出》《西哈诺》《女店主》《回春之曲》等话剧作品。
马彦祥撰写的《戏剧概论》《秦腔考》等,是我国重要的戏曲专著。
马彦祥出身名门,婚姻坎坷,他一生结过5次婚,生下了5个儿女。
马彦祥的第二任妻子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白杨,第四任、第五任妻子分别是京剧名家云燕铭、童葆苓……
1924年9月,研究所国学门同仁在北大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第二排左三为马衡)
马彦祥原籍浙江鄞县,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马衡是大名鼎鼎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抗战时期,马衡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成功南迁,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彦祥自小随父亲在北平读书。他在北平二中读初中时,迷上了京剧,晚上经常翻墙去戏院看戏。
马彦祥14岁时,就给三日刊《维那斯》写戏评,小小年纪就挣稿费。
1924年,《世界日报》“明珠”副刊招撰稿员,通过考试,在北平录取了马彦祥等4名学生。另外3个是大学生,只有马彦祥是初中生。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著名作家张恨水负责招考,发现马彦祥是才子,非常器重他。马彦祥在“明珠”副刊先后发表了《门外汉的改革旧剧观》《谈旧剧加西乐》等戏剧评论文章,有一定的影响。
马彦祥与张恨水也结成了挚友,彼此的友谊持续了40年,直到张恨水离世。
马彦祥的母亲不适应北平的气候和生活,长年在上海定居。母亲回北京探亲时,见马彦祥又写文章又看戏,对学业不上心,便将他带到上海。
当时马彦祥只有初中毕业,请人做了北平大同中学假高中毕业证书,于192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与妻子程季淑
马彦祥除了学习中国文学系的必修课程,还选修了洪深教授的外国文学,及梁实秋教授的戏曲理论课程。
同年,复旦大学师生组建了复旦新剧团,以演出话剧为主,共排了《春假》《青年的悲哀》《咖啡店的一夜》三部话剧。
马彦祥在《咖啡店的一夜》中扮演主角。当时剧团没有女生,女性角色都由男生扮演,马彦祥在该剧中男扮女装。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
文学系教授洪深对男扮女装深恶痛绝,不愿意执导话剧。
1926年,复旦大学为庆祝建校20周年,将《咖啡店的一夜》作为献礼剧目,学校安排洪深执导。马彦祥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女主角是洪深从上海大学借来的,名叫陈瑛。
陈瑛是山东潍县人,1907年4月16日出生,与马彦祥同龄。由于时局动荡,1924年陈瑛随家人来到上海。1925年,陈瑛考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
《咖啡店的一夜》在校体育馆演出,对外卖门票,每张卖两毛钱,戏票很快被抢购一空。
马彦祥与陈瑛在排演《咖啡店的一夜》过程中,真诚相爱了。在上海大学教授陈望道、马彦祥等人的鼓励下,陈瑛向《小说月报》杂志投稿。
她的第一篇小说《妻》就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用笔名“沉樱”。
紧接着,陈瑛又在《大江月刊》上发表《回家》等小说。她的才华得到了茅盾的称赞,陈瑛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知名女作家。
1927年,上海大学被查封,陈瑛转入复旦大学,成为该校的第一位女学生。
同年,复旦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同校。
1928年冬天,马彦祥修完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所有的学分,提前半年毕业了。
1929年,陈瑛也毕业了,马彦祥与她在上海结婚。双方家长都没有参加婚礼,洪深既是证婚人,也是主婚人。
小夫妻生活贫穷,租住在逼仄的一居室里,两人靠写文章为生。
1930年6月,马衡因为揭露“东陵盗宝案”,得罪了军阀孙殿英,被迫离开北平去杭州生活。
这时陈瑛怀孕了,马彦祥便将妻子送到杭州,跟随父母一起生活。马彦祥的母亲脾气不好,反对儿媳参加社会活动。
陈瑛是女作家,不可能天天被关在家里,婆媳关系不睦,经常发生磕绊。
陈瑛希望丈夫能维护自己,但马彦祥是在旧式家庭长大的,认为母亲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于是他总是劝陈瑛忍耐。
陈瑛在婚姻里没有安全感,与马彦祥的感情出现裂痕。陈瑛是有才华的先锋女作家,不可能像旧式妇女一样在婚姻中委曲求全。
1931年5月,马彦祥与陈瑛的女儿马伦降生了。这年6月,女儿刚满一个月,马彦祥就与陈瑛离婚了。
女儿出生时,马彦祥与妻子关系很僵,所以两人都不记得女儿确切的出生日期。马伦长大后,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马彦祥与陈瑛离婚后,取得了女儿的抚养权,他将女儿交给父母抚养。马伦是一个可怜的女孩,是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中长大的。
陈瑛离婚后,于1935年与著名诗人、翻译家梁宗岱在天津再婚。婚后,陈瑛又生下了一儿一女。陈瑛与梁宗岱婚姻也不和谐,1940年,陈瑛与梁宗岱离婚了。
梁宗岱(1903年9月5日—1983年11月6日)
而马彦祥比陈瑛的婚姻更加坎坷,两人都没有时间照顾女儿马伦。
马彦祥的父母离世后,他又将女儿马伦托付给哥哥、妹妹抚养,马伦是在动荡环境中长大的。
多年后马伦结婚做了妈妈,还在马彦祥面前哭诉:我从小就像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马彦祥觉得自己愧对女儿,流下了复杂的泪水。
(早年白杨)
很多文章都介绍,说白杨破坏了马彦祥与陈瑛的婚姻,马彦祥认识白杨后就将陈瑛抛弃了。其实这是谣传,马彦祥婚姻的破裂,与白杨没有丝毫关系。
马彦祥是1933年10月认识白杨的,当时他已经离婚4个多月了,且那时白杨才13岁。
白杨1920年4月22日出生于北平,姐姐是著名女作家杨沫,因创作《青春之歌》《东方欲晓》而蜚声文坛。
白杨出身好,但命运坎坷,她11岁时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离家出走,白杨成了一名有父亲的孤儿。
(白杨)
家庭的巨大变故,将白杨的人生打碎了,她11岁就辍学,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在北平设立的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
1933年9月30日晚上,白杨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公演《喇叭》《月亮上升》两部话剧,票价1元,整个礼堂都坐满了。
白杨的精湛演技,被马彦祥和多位戏剧专家看好,认为她是同龄演员中的佼佼者。
紧接着,马彦祥又看了白杨在小剧场的演出,认为她很有潜力。当时白杨才13岁,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媒体将白杨评为“北平小姐”,她的剧照刊登在杂志和画报上。
我国戏剧先驱余上沅(1897年10月4日—1970年4月30日)与四子余同希
中国戏剧理论家余上沅与马彦祥的父亲马衡是北京大学的同学,在余上沅的介绍下,马彦祥与白杨相识了。
一身学生打扮的白杨清纯漂亮,被马彦祥的才华所折服,此后两人经常一起去剧场看话剧。
1934年3月,唐槐秋率领中国旅行剧团来北平演出,马彦祥与唐槐秋是好朋友,他便将白杨推荐给唐槐秋。
于是白杨来到中国旅行剧团当演员。这年10月21日,白杨首次以中国旅行剧团演员的身份,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演出话剧《梅萝香》,白杨饰演女主角“梅萝香”,唐若清饰演“小春兰”,唐槐秋饰演“白森卿”。
1936年,白杨(中)出演电影《社会之花》
白杨形象好,嗓音脆亮,台词说得一字不差,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眼球。白杨的同事,也被她的精湛演技吸引了。
那时马彦祥在山东齐鲁大学担任副教授,特意从济南赶来为白杨捧场。
紧接着,白杨又主演了《一个女人和一条狗》《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话剧。
1935年6月,中国旅行剧团在天津演出,马彦祥正在北京度暑假,便赶往天津,在中国旅行剧团客串演员。
(白杨剧照)
在《少奶奶的扇子》中,马彦祥饰演男主角“刘伯英”,白杨饰演她的妻子“刘少奶”,唐若清饰演刘少奶的母亲。
马彦祥饰演的“刘伯英”风流倜傥,台词精彩,白杨被他的演技所折服。
《少奶奶的扇子》连演一个多月,马彦祥与白杨相爱了。
1935年8月,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向马彦祥发出邀请,请他赴南京任教。
于是马彦祥辞去了齐鲁大学副教授的职务,准备去南京工作。白杨不想与马彦祥分开,便离开了中国旅行剧团,准备跟马彦祥去南京。
马彦祥一个人去南京打前站,他办妥入职手续后,将房子也租好了,然后写信给白杨,让她来南京。
马彦祥心很细,还从邮局给白杨寄去了车费,叮嘱她在车上要吃饭、吃水果。
白杨到了南京后,马彦祥与她同居了,两人住在四牌楼附近。
这年10月,马彦祥与白杨再婚了。两人的婚房是租来的,屋子里没什么值钱的家具,生活非常简单。
马彦祥人脉资源丰富,他引领白杨拜见了自己的恩师洪深,并介绍她结识了作曲家冼星海。
马彦祥与田汉创办的中国舞台协会成立后,从上海请来了舒绣文、刘琼、魏鹤龄等著名演员来南京演出,马彦祥逐一将他们向白杨做了介绍。
1935年12月,马彦祥与白杨在洪深导演的话剧《回春之曲》中扮演重要角色,获得广泛好评。
不久,马彦祥导演话剧《黎明之前》,安排白杨饰演一位中年妇女。白杨一个人一台戏,征服了全场观众。
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特意走上舞台向白杨致意。
马彦祥与白杨结婚不久,让女儿马伦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马彦祥希望白杨帮他照顾女儿,但15岁的白杨还是个孩子,不知道怎么照顾马伦。
马伦排斥小继母白杨,晚上睡觉时她故意睡在父亲身边,将白杨挤到沙发上。
白杨是话剧天才,但演话剧很贫穷,很多话剧演员转行拍电影,这样不仅收入高,而且还能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1936年春,白杨在洪深的介绍下,与上海明星影业公司二厂签订合约,准备向电影界进军。
马彦祥最反对话剧演员拍电影,他几次与白杨沟通,希望她放弃电影,安安心心演话剧,但未能奏效。
马彦祥比白杨大13岁,一直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白杨在事业和生活上都听他的。
1936年,白杨渐渐长大成熟了,不喜欢被马彦祥掌控。马彦祥管不了白杨,觉得尊严尽失,两个人经常吵架。
就在这时,马彦祥与女学生林婧的绯闻越传越凶,这加速了马彦祥与白杨婚姻的解体。
白杨没有破坏马彦祥的婚姻,但她的婚姻却被马彦祥的女学生林婧破坏了。
1936年7月,马彦祥与白杨办理了离婚手续。白杨15岁结婚,16岁离婚,由于她年龄小,加上婚期短,马彦祥与白杨没有孕育自己的宝宝。
马彦祥与白杨离婚后,与女学生林婧恋爱了。林婧是泰国籍广州潮州人,比马彦祥小10岁。
早在1935年9月,南京国立戏校第一届北平考区招演员,马彦祥担任主考官,18岁的林婧被录取了。
林婧原名叫林檎,“檎”字生僻,很多人不认识,马彦祥的父亲马衡将她的名字改为“林斐宇”。
在林婧的眼里,马彦祥很有魅力,马彦祥也喜欢她的率真和美貌。与白杨闹离婚时,马彦祥与林婧关系暧昧。
1939年,马彦祥与林婧在重庆结婚,洪深再次担任证婚人。婚后夫妻俩生了一个女儿,但1岁多时女儿不幸因病夭亡。
马衡(前排右二)与家人,前排少年为马思猛
1943年,林婧生下儿子马思猛。做了妈妈后,林婧放弃了拍戏的机会,在家里照顾女儿,料理家务。
马彦祥出身优越,是一名公子哥,他心里想的只是工作,平时与朋友在外面聚会,没有家庭观念。
林婧受不了丈夫的冷落,经常与马彦祥发生争吵。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马彦祥带着妻儿回北平定居。夫妻俩经常吵架,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引爆家庭战争。
马彦祥(左)与作家张恨水
比如,马彦祥在收音机里听京剧,林婧要听歌曲,两人为争抢收音机也吵得不可开交。
压垮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林婧的疑神疑鬼。
1947年,马彦祥与姚姓女子去石家庄解放区。姚姓女子在清华大学任教,刚离婚不久,媒体上登出了马彦祥与她的照片。
林婧误以为马彦祥在与姚姓女子同居了,与马彦祥闹得很凶。
1947年冬天,马彦祥与林婧离婚了。他的第三段婚姻宣告解体,儿子马思猛跟随马彦祥生活。
林婧离婚后,于1949年经香港去美国纽约定居。1950年,林婧在美国与华人李铁铮再婚,一年后生下儿子李寄美。
林婧汲取与马彦祥失败婚姻的教训,不做全职主妇,要进入职场。于是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学位,后在商业部门工作。
林婧去了美国后,一直没有见过儿子马思猛,非常想念儿子。
1960年,林婧与李铁铮准备回国发展,他们坐飞机到达瑞典后,意外从国内的朋友那里得知一条假消息,说儿子马思猛已不在人世了,林婧心痛如割。
李铁铮(1906年—1990年)
加上当时国内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人吃不饱饭,林婧取消了回国的计划,与李铁铮又返回美国纽约。
李铁铮一直想回国,但林婧不愿意,夫妻俩一直为此闹矛盾。1964年,李铁铮背着林婧将纽约的房子卖掉了,然后带着儿子李寄美飞到巴黎。
随后他给林婧拍电报,希望她马上来巴黎,他们一起回国。
林婧对丈夫这种做法非常生气,但她不动声色,心里已拿定了主演。林婧到达巴黎后,提出先去泰国给父母扫墓再回国。
于是一家三口飞到曼谷。林婧悄悄托哥哥买好了回纽约的机票,几天后的清晨,李铁铮还没有醒来,林婧就带着儿子李寄美赶往机场,母子俩飞回纽约。
李铁铮独自一个人回国,在北京担任外交学院教授。
此后林婧一直与李铁铮跨国分居,她独自将儿子李寄美养大。林婧与李铁铮一直没有离婚,尽管他们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云燕铭与马彦祥结婚照(1950年4月3日)
林婧与马彦祥离婚后,情感坎坷沧桑,而马彦祥的情感更曲折。此后马彦祥又与京剧名家云燕铭、童葆苓先后再婚。
马彦祥的第四次、第五次婚姻同样不幸福,矛盾重重。在以后的文章后,“细品名人”将会讲述马彦祥与云燕铭、童葆苓坎坷催泪的婚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