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蜂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没有他们,中国戏剧史几乎缺了一半——看原创音乐话剧《戏剧不戏剧》

更新时间:2025-05-10 09:42  浏览量:2

由上戏出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原创音乐话剧《戏剧不戏剧》,日前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该剧揭开了当下文化界与娱乐圈之间,价值取向的落差——亦即是精神引领还是物质追求的灵魂拷问。

一部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史,相当于半部中国戏剧乃至影视史。如果没有上海戏剧学院创院艺术家和教育家——熊佛西、顾毓琇、吴仞之、顾仲彝、黄佐临、李健吾等等,如今大家看到的电视剧《繁花》和电影《爱情神话》《好东西》里的游本昌、徐峥、胡歌、马伊琍、周野芒、宋佳、杨皓宇、何易等会在哪里……而德艺双馨的焦晃、娄际成、李家耀、张名煜、奚美娟、杨绍林等话剧舞台成长起来的表演艺术家,也许也不会有如今的成就……

今年是上海戏剧学院成立80周年。日前,由上戏出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原创音乐话剧《戏剧不戏剧》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在上戏华山路校园内,有着佛西楼、毓琇楼、仲彝楼、健吾楼、仞之楼等;黄佐临作为上海人艺的创院院长,在如今的话剧中心门口有一尊他的雕像。在上戏舞台上,出现了熊佛西、顾毓琇、吴仞之、顾仲彝、黄佐临、李健吾以及他们当时招来的学生——后来成为著名戏曲理论史家的陈多、李宗仁特型演员邵宏来以及创办了青岛话剧团的陈映秋……

剧名《戏剧不戏剧》的结构看似像是当下网感十足的“City不City”;结合该剧剧情的主题,实则对应的是《哈姆雷特》的金句“To be or not to be?”(存在还是不存在?)该剧呈现了一群排演毕业大戏的大学生,在学校迎来校庆之际,决定共同创排原创话剧《戏剧不戏剧》。但是班主任在给学生排戏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当毕业生在排戏的同时,或遇到了校外公司签约的机会或收到重磅影视剧的邀约……如果同意一个人去校外找工作,那么其他人肯定会仿效——毕业大戏的前途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个人的前途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班主任的教学使命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戏剧育人的目标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最终,如果戏不将戏,戏剧不戏剧呢?一方面,当代师生面临两难选择,而在他们排的戏里,熊佛西、顾毓琇等艺术家和教育家,面临的两难选择,似乎远比当前社会艰难困苦得多。

1945年12月1日,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成立——这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培养戏剧表演、导演专业人才的学校。但是因为学校汇聚了进步文化界人士,不到一年,就被国民党勒令“裁撤剧校”。艺术家和教育家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护校斗争,最终包括梅兰芳在内的100多位艺术家联名上书,才保住了剧校,但再也没有运营经费。1946年10月更名为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后,熊佛西出任首任校长。当时,曾一度考虑过邀请戏剧家田汉担任校长;田汉推荐了熊佛西。但是,田汉也为表诚意,这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为上戏写了校歌。当时,“戏剧不戏剧”的主题,是要不要办剧校。一方面,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熊佛西刚在河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戏剧大众化运动,教农民演戏,回上海后希冀以戏剧唤醒民众觉悟、点亮大众生活;另一方面,没有资金来源、凡事必须自筹资金。那时候的校庆,没有庆祝活动——就是每人发一片黄连,寓意“同甘共苦”……

因此,师生在排演毕业大戏之时,慢慢意识到当前的“两难”,如果放在建校之初的上世纪40年代而言,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个人利益的追求者,与为社会大众点亮思想明灯的燃灯者相比,又是多么卑微渺小。

该剧难得地勇于揭开当下文化界与娱乐圈之间,价值取向的落差——亦即精神引领还是物质追求的灵魂拷问。虽然,可能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人的阶段性目标不同,但是如此勇于直面这个落差并回归两难之问的文艺作品,在当下尤其显得真挚而纯粹。毫无疑问,戏剧教育界自然会坚守精神引领的价值,《戏剧不戏剧》给出了一个标杆。

作者:朱光

图片:官方图

编辑:沈毓烨

责任编辑:华心怡

栏目主编:朱光

场馆介绍
蜂巢剧场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该剧场位于东直门附近,大约有300多个座位,仅剧场改造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孟京辉亲自为新版“犀牛”设置了特...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乘公交车至“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车出D口往东200米
蜂巢剧场